黄亚东、苏志坚课题组发表重编程细胞治疗男性性腺机能减退疾病的重要成果
2017-11
文章来自:admin 阅读次数:1578
雄激素缺乏会造成男性外生殖器畸形、第一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迟缓、少精无精子症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殖健康。近年来,由于先天性疾病、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导致的睾丸间质细胞功能障碍,进而诱发的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临床上,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就是患者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尽管化学合成的雄激素可用于进行替代治疗,但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不稳、肝功能损害、高血脂等症状,并有诱发前列腺癌风险。
雄激素主要是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这个过程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严密调控。课题组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睾丸间质细胞的表达谱,筛选出11个可能调控睾丸间质细胞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将这些转录因子分成不同的组合分别感染胚胎成纤维细胞。结果发现,只需Dmrt1、Gata4和Nr5a1这3种转录因子即可将胚胎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为具雄激素合成功能的睾丸间质细胞,该过程是通过下调细胞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而实现的。此外,这种转录因子组合同样能诱导成年动物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重编程。将这些细胞移植到雄激素缺乏动物睾丸中1-4周后,动物血清睾酮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本研究可为日后利用个体化细胞治疗男性不育和性功能低下等生殖系统疾病打下基础。
这项研究成果在2017年1月在《Stem cell reports》(1区,IF:7.338)上发表,并获得国内外包括新华社、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等多家权威媒体和机构进行报道。同时,论文也被Cell出版社列为当期的焦点论文。
黄亚东研究员、苏志坚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杨艳为第一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广东省产学研科技计划、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www.cell.com/stem-cell-reports/fulltext/S2213-6711(16)30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