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通课题组联合重庆公卫陈耀凯课题组发现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新机制
2024-06
文章来自:新利体育官网 阅读次数:18
2024年5月,新利体育/附属第一医院王通课题组联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公卫)陈耀凯课题组在Journal of Infection杂志联合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omic crosstalk between viral and host factors drives aberrant homeostasis of T-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death in HIV-infected 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的研究论文。该大型队列研究历时6年,合作团队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系统揭示了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抗病毒免疫应答、慢性炎症以及T稳态之间的分子生物学联系,发现HIV-1整合酶mRNA(p31 mRNA)是唯一在免疫重建不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高表达的HIV-1病毒基因。
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可将超过90%的患者外周血HIV-1 RNA降低到无法检出水平,即病毒学抑制,大多数患者的 CD4+ T细胞数可随着病毒学抑制时间的延长得到恢复。然而,仍有约10%-40%患者的CD4+ T细胞持续低于正常水平,免疫功能无法完全重建,这些患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全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INRs出现机会性感染和并发症等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高于免疫重建良好者(IRs)。这是艾滋病领域存在一个突出难题,迄今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王通教授和陈耀凯教授团队在342人的队列中发现,INRs患者PBMCs中HIV病毒储存库DNA以及这些DNA的转录活性均显著高于IRs。经全基因组转录组分析发现,INRs的宿主细胞相较于IRs的首要特征是活化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及其相关炎症。既然INRs和IRs均是长期达到病毒学抑制的患者,体内均不存在大量的HIV-1病毒,那么INRs高度活化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是针对什么的呢?研究者进一步在通过转录组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分析了HIV-1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在PBMC中,细胞内p31 mRNA是所有HIV-1病毒基因中唯一显著上调的基因,提示p31 mRNA为INRs中抗病毒免疫的来源之一。为了验证上述发现,研究者利用流式分选和HIV储存库定量分析发现,无论是活化的还是静止的CD4+ T细胞中,INRs的HIV-1 DNA和细胞内HIV-1 RNA (CA-HIV RNA)均显著高于IRs。同时,INRs的CD4+ T细胞增殖和凋亡也显著高于IRs。该研究从不同层面阐释在INRs中,虽然HIV-1病毒复制已经被抑制,但是HIV-1储存库DNA仍可表达包括p31 mRNA在内的CA-RNA,这些病毒基因与宿主间的交互作用诱导抗病毒免疫应答相关炎症,从而使CD4+ T细胞同时发生高度增殖和凋亡,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免疫重建不全。该研究为免疫重建不全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的评估手段。
暨南大学和重庆公卫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唐圣权和重庆公卫鲁雁秋主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通研究员和陈耀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创新领军团队项目等科研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3445324000859